原标题:2024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多项新发现实证湖北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独特价值
为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与公众共享湖北考古最新成果,1月16日,在荆门举办的2024年度湖北考古工作汇报会上,公布了2024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分别为:荆门钟祥边畈遗址、武汉盘龙城遗址、荆州楚纪南故城、襄阳宜城王家岗北墓地、襄阳菜越墓地、荆州龙凤庄遗址等。
评审活动由《江汉考古》与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联合主办。专家组认为,这些项目在长江文明溯源及历史重建研究中具备极其重大学术价值。多项新发现体现了不同时期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甚至域外的交流、共融,进一步实证了湖北地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2024年度全省共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10个,配合基建考古发掘项目59个。我省考古工作者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等重大课题支撑下,在田野里破解长江文明密码。
入选“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项目中,主动性考古取得新进展。其中,位于荆门钟祥市九里回族乡的边畈遗址,大致年代在距今7200年至6000年之间。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孟华平介绍,长期以来,考古界对江汉平原东部地区早于距今6000年的遗存知之甚少。2024年,边畈遗址发现遗迹较为丰富,出土器物较多,是目前汉东地区发现的最早阶段的史前文化遗存。“相关发现对于完善这一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明确文化谱系,理解文明化进程等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历史学院教授余西云说。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是长江中游商代前期顶级规模的城市聚落。考古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介绍,2024年度的考古发掘,确认盘龙城杨家湾北坡存在着大面积石砌遗迹。经勘探发现,石头堆积范围东西长约350米、南北最宽处约80米,推测其为一处大型石构建筑遗存。“此次发现的石砌遗迹,在以往长江中游夏商时期遗迹中较少发现,其规模庞大、结构较为复杂,反映出极高的规格。”孙卓说,这些石砌遗迹与杨家湾南坡的贵族居葬核心区形成关联,表明盘龙城城市聚落晚期遗址具有较高的社会等级,以及中心区域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格局。
楚纪南故城位于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是迄今发现的东周时期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座都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闻磊介绍,为配合“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之夏商周课题”和“楚纪南故城大遗址保护工程”,近年来纪南城考古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024年主要对城内广宗寺北台基群纪7号台基进行发掘。“纪7号台基是新时代纪南城首次发掘到的具有较为完好垮塌堆积和建筑结构的大型建筑遗存,为研究纪南城内宫殿格局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闻磊说。
配合基建考古的项目,也获得不少新发现。这些项目串起湖北地区千年文脉,既展现了燃起文明星火的史前文化、熠熠生辉的青铜文明,更有近年来我省较少发掘的汉代、三国墓葬及唐宋城市遗存等。
其中,襄阳宜城王家岗北墓地出土省内首例西汉纪年漆耳杯,珍贵铭文不仅填补了湖北地区纪年漆器的空白,也为西汉末期的墓葬断代提供了年代依据。
襄阳菜越墓地发掘三国时期大型砖室墓,出土的象鼻流提梁铜壶系内地首次发现,具有古印度犍陀罗式器物风格,推测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而来。该器物同时融合青龙、朱雀纹饰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专家贺世伟称,襄阳地区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有沟通南北甚至域外的优势,相关发现对研究古代丝路文化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也体现了襄阳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荆州博物馆2024年在荆州古城内的龙凤庄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共发掘3000平方米,揭露自唐代以来的7个文化层,发掘遗迹145处,出土3000余件遗物。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罗廷介绍,出土遗物尤以唐宋时期陶瓷器种类丰富、来源广泛。此次还发掘了大量唐代以来的遗存,揭露的宋代道路表明,宋代荆州城东公安门西侧存在城市主干道,发挥着重要的交通、城防等作用。荆州博物馆馆长杨开勇称,龙凤庄遗址考古较全面地揭示了荆州古城内唐宋以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存,彰显了荆州长期作为长江中游地区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历史地位。“相关考古工作有助于揭示荆州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的历史厚重感和连续性,鉴往知今,逐渐增强文化自信。”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张钟云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张君 陈丽新 实习生 张斓馨)
2024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分别为:荆门钟祥边畈遗址、武汉盘龙城遗址、荆州楚纪南故城、襄阳宜城王家岗北墓地、襄阳菜越墓地、荆州龙凤庄遗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