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4月24日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展览业发展呈现六方面特征,2023年预计将有五大趋势。
《报告》是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副部长邬胜荣在4月24日浙江开幕的第十八届中国会展经济合作论坛(CEFCO2023)上发布的,他介绍,整体看来2022年中国展览业发展呈现了六方面的特征:
一是华东和华南地区继续领跑全国展览业发展。按区域看,以长三角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和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办展数量分别为758个和373个,全国占比分别为41.9%和20.6%;办展面积分别为2248万平方米和1341万平方米,全国占比分别为40.3%和24.1%,应该说长三角、珠三角还是继续领跑。从城市看,南京、广州和深圳办展数量排名全国前三,占比分别为7.9%、7.0%和6.7%;深圳、广州和南京办展面积排名全国前三,占比分别为10.8%、8.0%和6.7%。成都、郑州、武汉、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城市展览业也在快速崛起。
二是轻工业类展览依然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从行业分布看,展览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轻工业类展览、重工业类展览、服务业类展览和农业类展览,办展数量分别为755个、467个、400个和106个,全国占比分别为47.3%、29.3%、25.1%和6.6%。餐饮烟酒、家具木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等轻工业类展览在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上位居前列。重工业类展览数量和面积继续保持第二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实体经济具有较强发展韧性。
三是中小规模展览成为疫情下主办方最优选择。2022年,1万-3万平方米的中小规模展览最多,共727个,占比45.6%;其次是3万-5万平方米中型规模展览,共330个,占比20.7%;5万-10万平方米、1万平方米以下和1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展览分别为225个、208个和106个,占比分别为14.1%、13.0%和6.6%。
四是“同城多馆”现象成为各城市展馆建设的特点。2022年中国展馆市场中有2个以上展馆实际投入运营的城市数量达到31个,占比37%。其中,广州、武汉和青岛各有4个展馆实际投入运营,并列2022年中国实际投入运营展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北京、长沙、长春、南京、沈阳、济南等6个城市各有3个展馆实际投入运营,并列第二方阵。
五是新建展馆供给水平在疫情背景下逆势增长。2022年受疫情影响,实际投入运营的展馆数量为126个,比2021年减少25个,降幅约为16.6%;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952万平方米,比2021年减少约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9%。与此同时,去年全国展馆建设并未停下脚步,一批省级重点展馆项目顺利落成,大型展览项目合计新增可用面积达到50余万平方米,包括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兰州新区丝路绿地国际会展中心、广交会展馆四期、宁波国际会议中心等的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北京新国展二期、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杭州大会展中心、厦门新会展中心、长春市国际会议会展中心等重点展览设施在建或拟建,展馆总供应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六是出国展览助力外贸企业出海拓市场,确保企业不缺席国际大型展会。2022年11月,企业出国线下参展逐步恢复,而且从我们的审批看,组展单位出国参展办展热情高涨,有效促进了外贸保稳提质。2022年,中国贸促会组织举办13个出国展览项目,包括12个线万专业观众,采购商发布需求1.8万条,在线万人次,达成意向成交额超过7千万美元。2022年3月31日迪拜世博会落下帷幕,中国贸促会代表中国政府筹建的中国馆获得大型和超大型自建馆建筑类“世博会奖”铜奖,中国馆“华夏之光”闪耀迪拜世博园,期间组织各省区市经贸文化交流活动24场,促成中国企业在迪拜签署协议100多项。
邬胜荣介绍,2022年的《报告》采集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120个城市、1807个展览信息,通过对采集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2022年中国国内展览地区规模和行业的分布情况。中国展馆数据来源于全国134个城市(不含港澳台)的251个展馆,参照了国际展览业协会统计标准,从中筛选出室内可用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且2022年实际投入运营、并举办2个以上经贸类展览的专业展馆做多元化的分析。出国展览数据来自中国贸促会出国展览审批系统。
《报告》认为,2023年随着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和一系列稳经济措施的持续出台,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良好态势,能预见在此背景下,中国展览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
一是线下展览全面复苏。经济回暖给展览产业和展览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诸多政策利好让展览界持续看好展览业发展前途,第133届广交会和第三届消博会等展会相继回归线下,让展览业看到了全国展览活动恢复的确定性和发展机遇,能预见今年展览业将出现积极强劲全面的复苏。
二是展览题材更为丰富。未来中国展览业发展将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兴起的产业领域拓宽展览新题材;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向暖,以提升传统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等为题材的展览将实现迅速增加。中国贸促会将举办首届全球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是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题材的展览会。首届预计10万平米,将有5条链,包括清洁能源链、绿色农业链、智能汽车链、数智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从纵向、横向角度展示。“纵向,就把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关键环节和节点展示出来,让疫后很多企业在这里能找到各自供应链的配对。横向,也将展示物流、金融、法律等服务贸易,这样横向为产业链服务。应该说这是中国贸促会为全球工商界搭建的供应链国际合作又一国家性重要平台。”
三是展览方式创新多元。数字化的经济与展览经济的交汇融合正成为趋势,大数据和智能化将有力推动业态模式和管理服务创新,AI等新技术将赋能展览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展馆管理的数字化将推动客商有效对接。
四是出国办展迎来新机遇。中国将着眼于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推动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战略性新兴领域参展办展,同时兼顾发达国家标志性强、含金量高的行业知名展会,助力企业出海拓市场。截至目前,中国贸促会已受理全国组展单位组织中国企业赴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越南等55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办展项目930项,计划参展办展面积超过56万平方米。
五是开放合作进一步加深。面向东盟、东北亚、南亚、中东欧、西亚非洲等区域的多双边、区域性展会将会越办越好,在充分引进国际重要展会、著名展览企业的同时,更看重将中国展览公司、展览品牌植入国际市场。
据邬胜荣介绍,中国贸促会从2005年第一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开始,每年编发《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以中英文双语向世界呈现中国展览业发展状况,是世界了解中国展览业的重要窗口。(记者 周宇宁 实习生 季菲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