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投资的人对新一年的投资存在困惑。近期,百亿私募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董承非在“2024睿郡年度思考”的线上演讲中,谈到了三个重要话题,涉及房地产市场、A股市场风格以及高股息板块等。
董承非认为,地产销售大概率会在2024年见底企稳。随着宏观预期的企稳,长期资金市场可能有重大的基本面的改变,带来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很多行业基本面的共识会变多,主观多头的投入资金的人在今年的表现会好很多。市场风格方面,核心资产可能还要比较长时间去消化估值,市场风格可能转向小市值成长股。另外,高股息板块对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来说很有吸引力,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他坦言,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整个地产产业链占GDP的比重将近四分之一,同时也是居民重要的财富的载体。因此,地产的兴衰,对上下游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对居民的信心、消费意愿有重大影响。从量上来说,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21年的18亿平米下降,跌幅非常大,两年时间下滑幅度超40%;从价上来说,过去几年,三四线、二三线甚至一线城市房价下跌都很明显。从股票市场看,房地产板块连跌4年,远远跑输市场主要指数。
未来地产行业会怎么走?董承非以历史上日本和美国为例,日本房地产是典型的阴跌模式,量价调整持续20年,但每年调整幅度不大。而美国房地产是快速出清模式,新房销售在短时间内下跌50%~60%,价格调整也基本一步到位。
他认为,中国房地产应该是以快速出清的方式在调整。过去两年,从量上来说已经下降了40%左右,2024年可能还会继续下降。经过两三年时间,整个商品房销售面积基本上只有高位时的一半。不少卖方研究认为,商品房销售面积可能到了8亿~10亿平米会企稳,因为中国的人口和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从国内来看,董承非表示,东北地区先于全国市场调整,但2023年在宏观大环境调整下,销售面积只是略微下滑,已经有企稳的迹象。“如果东北地区能企稳,那么全国范围内大概率2024年能够看到销售见底企稳的希望。”
董承非总结道,地产销售大概率会在2024年见底企稳。但由于投资的滞后性,今年地产对上下游的拖累压力依然存在。但是,只要没有明显的负面拖累,后续经济新旧动能的切换也算告一段落。“我认为后续宏观预期会企稳,随着预期的企稳,有可能对资本市场是属于重大的基本面的改变。基本面如果发生改善,传导到资本市场上股价表现发生变化,其中关键指标在于风险溢价(ERP),也就是投资者的信心会发生改变。”
董承非比较乐观,他表示,如果房地产见底企稳的判断成立,对主观多头的投资者来说,很多行业基本面的共识会变多。“在过去14年中,公募基金中位数收益率跑赢沪深300指数10年,还是有超额收益的。我觉得,如果地产见底企稳,2024年主观多头的状况会比2023年好很多。”
另外,董承非也对2024年行业景气度做了判断。他表示,科技、消费板块在2023年下半年已经见底,现在在往上走,目前复苏还偏弱;地产行业2024年先导指标可能企稳,但是景气度还是比较差;但新能源板块还在往下走,供需错配矛盾尚未解决;另外顺周期方向过去几年处于高景气,现在大宗商品价格很高。
对于资本市场,董承非表示,现在无风险收益率一直在下降,机会成本在下降,但股价也一直在跌,估值倍数在压缩,风险溢价处于历史高位,投资者对于不确定性给了非常高的预期。“风险溢价是一个滞后的指标,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但我们认为,如果基本面好转等先导性指标能够企稳,大家对未来市场的信心会极大改善。”
从行情复盘来看,董承非说,A股的行情从2017年开始到2023年,是核心资产从一轮牛市变成下跌市,和历史上美国70年代的“漂亮50”的行情,非常有可比性。
首先,核心标的都是非常优质的上市公司,ROE长期稳定。再者,宏观背景类似,当时美国在衰退后经历了几年的经济增长期,企业盈利强劲,资源禀赋向大企业集中。而且,股票市场都是由机构投资者推动的,美国当时是养老金,中国是公募、私募基金等。还有股市背景也很像,当时从炒作概念到回归企业质地,市场对核心资产认同度越来越高,从价值重估到出现泡沫化。“上半场上涨和下半场下跌都很神似,优质资产追捧到乐观时遇到宏观的下滑,投资者情绪下降非常大。”
董承非指出,美股在1975年回升,市场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大市值公司切换到小市值成长股,而且时间周期非常长,一直到1983年。在这期间,原来“漂亮50”的股票没有太多超额表现。但市场在困难期孕育了新的种子,小市值公司崛起。比如苹果、英特尔、微软等硅谷新兴产业的公司崭露头角,从半导体、电脑,到手机、移动互联网等一步步发展。
中国市场也是如此,2005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以招行、万科、平安等为代表的公司是市场的明星标的。同时,推动市场上涨的资金也非常相似,当时是公募基金大发展的第一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2009年到2014年风险溢价长时间居高不下。在市场企稳后,2013年到2015年市场风格就切换到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市值板块上,“市场风格在比较久里会发生切换,优秀公司通过业绩消化估值。”
董承非提出了一种猜想,如果旧动能拖累到此为止,宏观经济能够企稳的话,由于社会要进步,我们寄希望于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没有小公司能从小长大,这对未来整个经济体、资本市场的发展都非常关键。“这是我们的一个猜想,未来市场风格可能发生转换,市场最耀眼的明星可能发生变化。”
对于市场大热的高股息板块,董承非认为,从相对估值角度来看,和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等指数相比,红利指数的估值还是比较低的,隐含的股息收益率很着迷,大概超过6个点的分红收益率,在无风险收益往下走的背景下还是很可观的。
从风险角度来说,唯一的风险是中证红利指数里面的权重行业,包括金融、能源等周期性比较强。另外,沪深300的股息率也很着迷,大概超过3个点,目前无风险收益率只有2个点左右。
董承非认为,由于市场的资金是分层的,大资金的风险偏好比较低,预期回报也比较低。所以,从目前大环境看,红利板块对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还是着迷的。
“我们判断,红利策略虽然过去两年表现不错,但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今年开年表现如此好,也是有其合理性的存在。”董承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