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深圳蛇口工业区挂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这句标语如春雷般响遍全国。图为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里展示的标语牌和人们匆匆骑车上班的复原场景。
七月鹏城,满目葱茏。站在莲花山顶远眺,市民中心以大鹏展翅之态矗立在城市中轴线上,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位于市民中心东区,是这座城市地标中引人注目的文化空间。
深圳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伴随着深圳特区的建设而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曾被誉为“国内最现代化的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现有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4处馆址,拥有文物藏品4万多件,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为一体的大型总分馆制博物馆。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崛起于南海之滨的现代化城市,但它并非“一夜新城”。早在7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的“古代深圳”基本陈列,用500多件文物、沙盘、浮雕等,勾勒出古代深圳的历史轮廓,展示了深圳7000年开发史、1700多年城市史、600多年海防史、800多年广府历史和300多年的客家移民史。
走进展厅,一幅滨海先民聚居地场景浮雕映入眼帘,再现了7000年前深圳大鹏湾畔原始先民的生活。他们在海里捕鱼,在山中狩猎,用原始的方式制作石器工具和陶器。浮雕旁的展柜里,陈列着彩陶圈足盘、印纹陶尊、有槽石器等,它们均出土于咸头岭遗址。这是深圳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文化遗址,也是环珠江口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沙丘遗址,入选“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屋背岭商代遗址是岭南地区目前发现顶级规模的商代墓地,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屋背岭遗址出土的带流罐、高柄豆、圜底釜等陶器,表明当时深圳地区已受到中原文化影响。
秦代深圳被纳入中央王朝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公元前204年,秦将赵佗乘秦亡之机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深圳属南越国辖地。汉武帝灭南越国后,深圳复归南海郡管辖。深圳南头红花园发现的几座东汉墓,是较有代表性的汉代文化遗存,其中出土的乘法口诀刻文砖尤为珍贵。这块青灰色的砖上有模印的菱形网格纹,一面刻有两行九九乘法口诀。据博物馆研究人员介绍,这种刻文砖为全国首次发现,具备极其重大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远处岭南边陲的深圳地区,在东汉时期已经推广汉文化基础教育,民间已学习和应用乘法口诀。
公元331年,东晋设立东官郡和宝安县,其治所均设于南头,这是深圳城市历史的开端。展厅里展出了东晋、南朝墓葬出土的鸡首壶、四足砚、滑石猪等文物,表明当时深圳地区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
自唐代开始,随着广州海外贸易的兴盛,深圳成为“粤海门户”、广州海外交通之外港。深圳出土的各类外销瓷器,是了解海上丝路贸易状况的重要物证。南头后海元代墓葬中出土的两件褐彩牡丹纹梅瓶,在橙黄素胎上用褐彩绘画各种花纹,绚丽雅致。据考证,这两件梅瓶为元代海康瓷窑产品,是广东本地有代表性的古代陶瓷艺术佳作。
明清时期,东南沿海频遭外敌侵扰。1394年在深圳地区修建的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和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在抵御西方殖民侵略和海盗、倭寇侵扰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深圳是中西新旧文化交融之地,也是抵抗外侵、争取解放的重要战场。深博历史民俗馆“近代深圳”陈列中,第二次战争期间英军用的手枪、大革命时期省港大罢工纪念章、抗战时期东江纵队的战斗生活用品、解放战争期间粤赣湘边纵队使用的文件箱和望远镜等,见证了深圳近代史上的重要阶段。
1949年10月1日清晨,粤桂边纵队近千名部队干部和学生、群众在大鹏王母墟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升旗典礼。《王母墟升旗油画》描绘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情景。15天后,宝安县城(即后来的深圳)解放。深圳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深圳博物馆是全国最早开展改革开放实物资料收集、保管、研究、展示的博物馆。1988年开馆即推出“今日深圳”展览,并不断进行更新完善。在“今日深圳”基础上推出的“深圳改革开放史”基本陈列,展出实物2000多件套、图片1200多张、文件213份、视频23个,按时间顺序分4个篇章讲述了深圳特区成立40年来开拓创新的故事,荣获“2007-200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18年11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正式开幕。该展览面积6300平方米,汇聚实物、照片、视频、主题场景、模型沙盘等3200多个展览项目,使用先进技术和多媒体形式,全面展示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荣获“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
走进“大潮起珠江”展览现场,一张张老照片、手摇放映机、逼真的场景复原,让旧日时光重现眼前。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出决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一《条例》能够说是深圳特区的“出生证”,标志着特区正式诞生。
特区建设之初,中央先后派遣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来到深圳。一幅名为《时间就是金钱》的画作,展现了当年深圳建设争分夺秒、热火朝天的场景。画面里,有的工人在搬运材料,有的在看时间,有的匆匆扒两口饭就准备继续工作,更不可思议的是人在工地上打吊瓶。一位老人站在画前细细观看,久久不愿离开。他说:“这幅画让我想起当工程兵的时光,里面都是我战友的影子。”
1987年12月,深圳举行了新中国第一场土地拍卖会,这是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后来直接促成了宪法的修改。展厅里复原了拍卖会的场景,并展示了当时使用的拍卖槌。
1990年12月1日,新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声交易钟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厅敲响。眼前这只缀着白色钟绳的股市开市钟,见证了新中国长期资金市场的诞生。
一幅68米长的新媒体艺术长卷上,水彩画、沙画、动态照片等不断变幻,通过4个篇章生动展现广东改革开放40年城乡面貌的巨变和百姓生活的变迁。这是国内面积最大、分辨率最高、最具创新形式的多媒体艺术投影,使用了12台两万流明(投影机亮度参数)的激光投影机,营造出非凡的艺术效果。
华为研发的手机、城市宏站、交换机,富士康打造的无人工厂,优必选推出的智能机器人……这些深圳企业的创新成果,向观众展示着“科技之都”的魅力。
在深圳博物馆,你可以欣赏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珍藏的丝路沿线文物精品,可以走近海昏侯刘贺的离奇人生、领略大汉王朝的风采,还可以透过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重器感受古代青铜文明的璀璨。深圳博物馆年年都会引进多场国内外高水平展览,为观众献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蔡惠尧介绍,深博是国内较早引进、举办专题展览的博物馆,开馆30多年来举办各类专题展览近千个。四羊方尊、金缕玉衣、秦始皇兵马俑、越王勾践剑等国宝级文物,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印度、埃及等多个国家的文物艺术精品,都曾在深博展出。
深圳博物馆也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和举办对外交流活动的会客厅,开馆至今接待海内外观众近2000万人次,2019年参观人次达到310多万,位居国内博物馆前列。
为了给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圳博物馆每年举办200多场文化教育活动。“中国著名专家讲坛”“非遗手工坊”“考古小作坊”“缪斯少年体验营”“博笑堂小剧场”等场场爆满。从2017年开始,连续举办三届“香港博物馆节”深圳分会场系列活动,以精彩的展览和科普活动赢得市民欢迎。深圳博物馆不停地改进革新活动形式,将展览、教育活动在线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的“非遗抗疫作品展”“非遗购物节”线多万人次。
深圳博物馆还将多种主题的流动展览送到基层社区、公园、学校、部队巡展,选派专家赴市内相关单位开展讲座、培训,深入大中小学举办“博物馆小讲堂”等。“希望让市民享受高水平的文化服务,同时为特区发展注入文化动力。”蔡惠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