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作为全国首批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绍兴古城已经经历了2500多年的风雨历程。其独特的越族文化和人文风情堪称历史杰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然而,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绍兴古城申遗工作也面临着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引入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可以为绍兴古城的改造更新提供新的方法论。生态博物馆是一种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的保护理念,注重社区参与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性保护方法。这种保护策略不仅有利于实现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平衡,而且还有助于推动绍兴古城全面复兴。绍兴古城作为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利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生态博物馆在绍兴古城保护和利用中的应用,并采取比较有效措施确保其可持续性和长期性。这需要政府、学术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社区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互动。
活态博物馆是一种新型的博物馆形式,强调了原真性保护、社区参与和文化认同等价值理念。Eco-museum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其中“eco”不仅指生态学或经济学,而是指社会生态系统。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城市空间中,对历史街区与运河遗产廊道的保护需要灵活性更好。活态博物馆不仅重视传统城市肌理的空间元素,同时也注重面向未来的生活价值方式。活态博物馆将当今的文化现象和生活场景视为未来的文化遗产,以此来实现了保护和延续的功能并重。因此,“活态”具有更宽泛的内涵和操作性,可以更加好地体现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对于城市的价值。在未来,我们应当继续探索和拓展活态博物馆的理念和实践,以实现更全面和可持续的文化保护和利用。
绍兴,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在历史的长河中,绍兴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大运河沿线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水运通道,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深刻影响了沿岸城市的布局与发展,其中,绍兴古城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其成为了运河沿线的交通枢纽与商贸中心。大运河不仅为绍兴带来了繁荣的商业活动,也为这座城市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使得绍兴成为了一座汇集南北文化、融合东西智慧的古城。它不仅是历史的博物馆,更是现代生活的舞台。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如鲁迅故里、沈园、书圣故里等,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然而,尽管古城保护与更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回顾古城更新历程经历的主要阶段,在近现代时期,许多地方拆除了古城墙和古建筑,进行了填河拓路等改造。随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古城的更新主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城市广场、主干道改造、以及历史建筑的新建成为新的风尚。近年来,随着对古城历史价值的重新认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被重新审视,原真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得到了重视。绍兴古城的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修缮文物保护单位、整治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水乡风貌等。还专门成立了名城办,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修缮了文物保护单位,整治了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了水乡风貌,形成了名城保护的“绍兴模式”。在整个古城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八大历史街区保留面积约占古城面积的1/5,新一批文化建筑(如古城数字馆、徐渭纪念馆、王阳明纪念馆、蔡元培纪念馆等)成为旅游热点,但仍有许多与古城相连接的运河文化要素(如迎恩门水街、米行街等)被拆除重建,这无疑对古城的历史延续性造成了影响。
绍兴古城的更新围绕其空间要素、集体记忆和生活方式展开,旨在全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重现江南水城的生动景象,赋予古城在新时代的活力。
活态博物馆理念强调对原真性的保护。绍兴古城占地9.09平方公里,古城的空间构成要素涵盖了传统的民居、公共建筑、水网密布的街巷网络及整体的城市规划布局,这些元素共同构筑了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是绍兴独有的地理特征与生活智慧的结晶,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重要基石。2006年,在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形成了各方共识的《绍兴宣言》;2019年,绍兴颁布实施了《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2023年,《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提到,要“创造条件启动古城申遗,建设世界级文化之城”;2024年“7·15”绍兴古城保护日主题活动上,绍兴古城申遗创新中心成立,标志着绍兴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古城申遗重要的条件是考古,绍兴稽中遗址、越国水利考古、亭山遗址群、大湖头遗址等相继发掘,首次在绍兴古城和内越国都邑外围存在越国的大型建筑基址和水利系统,充分体现了绍兴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清晰的历史文脉。绍兴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边重要的城市,还要慢慢地增加古城城址考古,发掘南宋以来形成的城市空间格局和人文风貌遗存。以最小的干预,最好的保护,为世界奉献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
活态博物馆理念强调以城市居民为核心,旨在激活他们的参与感与归属感,从而推动古城的有机更新。这一理念的实施,需要精细的策略设计,以确保在维护公共利益、合理分配资源、确定不同资源保护程度等方面取得平衡。如何平衡不同主体的关注点,确保公共利益属性,确定不同资源类型的不同保护程度等。可以从政策驱动、经济激励、社会参与和技术上的支持四个方面探讨古城更新的动力机制。政策是古城更新的重要推动力。在现有的保护与创新政策中,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古城更新项目,提高更新的积极性;经济激励是古城更新的关键动力,通过拓宽融资渠道,适度开发文商旅项目,创收反哺古城更新,谋划一批新兴起的产业,提升古城的经济活力;社会参与是古城更新的基础动力,通过宣传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吸引青年创客入驻,提高公众对古城保护与更新的认识,古城专家学者智库提供专业意见,确保更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技术上的支持是古城更新的保障动力,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详细的古城数据库,研究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引入智慧古城系统,提高更新的精细化水平。只有通过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在保护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古城的现代化发展,让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活态博物馆的核心理念在于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和谐共存,它主张在尊重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一份科学的运河古城更新规划,形成古城申遗项目一览表与时间节点计划,推进古城更新进程。首先要在文化与空间的双重视角下作系统评估,调查各方主体对古城更新的期待;其次研究文化自信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更新模式,进一步研究周边的自然环境、文物的人文环境、历史功能和建造者设计意图,突出文物古迹的主题地位,通过创新创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实现古今之间的对话与可持续发展;再次建立阶段实施与动态反馈机制,明确分阶段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通过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推动各阶段目标的实现。设立多元化的反馈渠道,鼓励居民参与讨论与决策,增强社会共识。
绍兴古城承载着江南独特的文化气韵,其“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东方水城形象,堪称世界城市规划的典范。古城的更新与发展需要持续创新,源源不断的活力才能清澈如新。申报世界遗产为复兴古城提供了契机,但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仍是一个挑战。唯有明确绍兴古城更新的目标定位,构建有效的动力机制,并制定科学的规划路径,才能确保更新在正确轨道上推进,实现历史遗产与现代发展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