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bob综合登录
bob综合登录
联系姓名:
联系电话:
经营模式:
消费品 传媒、广电
bob综合登录

博物馆免费开放有隐忧 人才资金法规尚存在缺口

更新时间: 2024-05-18 作者:bob综合登录

  随着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陆续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也纳入文化部今年的工作重点。公众文化权益逐步扩大,明显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井喷”式的客流量、展览环境局促等问题的产生,也让博物馆遭遇了尴尬。中国的三馆免费开放,怎么样才可以走得更好?人民日报记者日前就这一问题采访了部分专家。业内人士将其主要归结为人才、资金的缺乏和法律和法规的不健全。

  采访中记者看出,随着三馆免费开放这一举措的逐步推广,几乎所有已经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图书馆都加大了人力投入。目前增投的人员,大多分布在在展品和典籍的保护、参观秩序的维持等岗位上,但现有人员的配置仍然不足以应对免费开放过程中接踵而至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

  作家梁晓声对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担忧,来自事情的另一面。他认为,与博物馆不同,基层文化馆在免费开放初期更可能遭受的不是人满为患,而是门可罗雀的冷遇,“在经济利益的挤压下,近年来,基层文化馆、群艺馆已经失去了大量的人才!”没有师资,没有管理人员,如何吸引公众重新走进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如何让近乎枯竭的群众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梁晓声指出,人才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同样的担忧,也出现在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那里。他指出,中国农村的老百姓,不是不爱读书,不是对知识没有渴求,而是不知道在哪里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引导老百姓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推卸的任务”。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人力的投入来完成。“从目前的情况去看,公共文化服务的难度在于乡镇和村。不能要求老百姓都跑到县城里去看书,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定服务到位,否则‘均等服务’就只是一句空话。服务体系的问题是大问题。”陈力说。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则认为,在加大人力投入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改革、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也至关重要。”

  就我国目前的博物馆基础设施来看,能达到恒温恒湿水平的仍是少数。而观众人流量的增多,无疑对珍贵馆藏的保护构成了更大的威胁。设施的保障、人才的投入,都要求资金跟得上。如何填补资金缺口,成为三馆免费开放的瓶颈。

  江西省婺源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婺源博物馆馆长詹祥生,作为来自基层的一线工作者,更多地体会到了博物馆免费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资金的巨大缺口无疑是许多基层博物馆无法正常运营的根本原因。他说,免费开放一经实施,基层博物馆随即面临一场措手不及的战役,“大量观众涌入,工作量、工作费用成倍增长,博物馆没能力接待,根本没办法正常运作。文物安全很难保证,服务质量更是跟不上”。

  与来自基层博物馆的经费困难相比,陈力坦言,由于国家财政的大力帮扶,国家图书馆在资金上的缺口显然要小得多,但是,依照国家的分级财政保障体系,基层文化服务需求量最大的乡村在公共服务项目上资金严重缺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本身是没有保障的,所以国家中央财政必须加大投入。”

  除了政府投入,公共文化场馆在资金上能否另辟蹊径?中国国家画院画家李延声觉得应“学习国外的文化政策,依托基金会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进行运营。同时,在基金会的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基金会法律制度,加强对基金会及其运行项目的法律监督。”

  今年2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根据该条例,今后美术馆、科技馆等将纳入博物馆范围,受到立法调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美术馆、科技馆也将逐步实行免费开放。

  对于政府的这项举措,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给予了公开回应:“美术馆作为艺术博物馆,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类型,是国家公益性文化设施的组成部分,也要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义务”。他指出美术馆与作为长期固定陈列的博物馆有差别,它承担了大量反映当前美术成果的任务,在兼顾美术馆的这个业务特点的基础上,中国美术馆正在扩大免费范围,逐步采取全部免费的特殊措施。

  中国美术馆在扩大免费范围后,也迎来了潮水般涌入的观众。“如果走进博物馆只是一时之热,就违背了政府免费开放的初衷”,范迪安表达了他的担忧,“观众对博物馆的热情在关于免费开放的热议平静之后,会逐渐缓释。开放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培养群众走进博物馆的习惯,培养未来的观众,永远的观众。”

  怎么样才可以留住更多更成熟的观众,怎样才能让博物馆里的节目常出常新,让观众常进常新?范迪安的答案是,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完善法规和制度保障。

  “我国目前关于文化的法律和法规极不健全,现有的关于文化的法律只有《文物保护法》。”陈力认为,“要加快文化立法进程,特别是文化事业促进法和文化产业促进法,在这两个基本的法的框架下,建立一些相关行业法规,同时要完善细则,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刘阳)

  全国各博物馆陆续免费开放,有的人潮汹涌,有的排起长龙,有的博物馆终于打破多年门可罗雀的尴尬场面,随着观众的涌入,焕发出勃勃生机。博物馆本来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现在,还博物馆于大众,显示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观念的日趋成熟。尤其是那些带有纪念性质的博物馆,如今才能够说是真正归位,免去了经济利益的影响,起到了教育、缅怀、铭记的作用。

  在免费开放的日子里,许多博物馆积极应对,采取各种措施,准备多种预案,迎接参观的大潮。但是,作为观众,面对免费的博物馆,是否也已经做好准备?

  如今,博物馆展出的都是珍贵历史文物,博物馆里的设施和环境日益讲究,所以,观众进入博物馆,不能不具有一定的文明准备。不应该像有些博物馆那样,免费开放还没几天,便挂出各种“请勿”、“不准”、“禁止”的提示,从照相、触摸、喧哗、席地而坐,到吐痰、吆喝、如厕、乱丢果皮纸屑,无所不包。据说,还真有人在艺术家的塑像前尿了一泡。其实,人的举止千姿百态,不胜枚举,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列举得过来吗?特别是博物馆这种地方,有许多比平时更需要当心的地方,有许多更应该格外注意之处,假如我们不知道或者根本不想知道,那免费博物馆真是防不胜防了。

  观众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准备,先去哪些,再去哪些;哪些需要细看,哪些不妨粗看;哪些应该长久品味,哪些应该结合欣赏。在参观前,是否应该做一点知识准备,阅读准备,依照自己文化储备的长短、厚薄,选择对象,依据孩子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地方。但是,据现在的情形看,许多人都是一窝蜂,十分盲目,进去后,不知所从,出来后,依然一片茫然。

  博物馆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公共财富,也是我们每位公民的历史财富,珍惜、爱护自己的民族历史和公共财富就是最现实的爱国。当我们准备进入博物馆前,每个人要准备好,想想如何以自己的形象和爱心,去珍惜、观赏历史背景和文化,以自己的言谈和举止,去维护、建设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场所为了公共的利益,已经向全社会敞开了胸怀,我们每位观众为自己的利益和所有人的利益,是否也需要爱惜这一机会?绝对不能轻慢、亵渎这一机会!(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