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bob综合登录 > bob体育推单
bob综合登录
联系姓名:
联系电话:
经营模式:
消费品 传媒、广电
bob体育推单

4月100个博物馆精选大展

更新时间: 2023-12-28 作者:bob体育推单

  这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犍陀罗展,选取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共203件(套)。其中,巴方文物173件(套),这些文物多为考古发掘出土,时代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不等。除了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早期佛菩萨造像、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故宫博物院文物30件(套),大多从古代犍陀罗地区通过高原丝绸之路上斯瓦特、喀什米尔等艺术中心进入中国西部。这些文物对古格王国的金铜造像风格与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展现出中国与巴基斯坦文化艺术交流的悠久历史佛塔建筑构件等犍陀罗石雕艺术之外,还有金银器物和首饰。

  展览以“回望飞天路、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共分领导关怀、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发展展望四个板块,全面系统回顾工程全线三十年来自信自强、奋斗圆梦的辉煌历程

  本次展览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余件(套)文物藏品,类型涵盖玉石、陶瓷、骨器、金银器、古籍、书画、革命文物等,辅以200余件(套)药材实物,按照文明之钥”摄生之道”灵兰秘典”器药英”传承创新五个单元,从发展历史、防治观念、医学典籍、中医药材、诊疗器具、未来展望、国际合作等不同方面出发,辅以多人数字影像和互动项目,力求充分体现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理念的中医药文化体系,深刻反映中医药自主知识体系的形成、演进和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两大文博机构首度联手推出的重磅特展,依托两馆的丰厚典藏,展出文物400余件,探寻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发展脉络。

  展览共分了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个部分,对中轴线的壮美秩序、思想源流、历史发展、公众化进程和保护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精彩阐释。

  本次展览甄选馆藏明、清两代道释人物画像精品百余件,以实物展出和数字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皇家敕造、民间捐制、文人情怀等多种风格与类型的宗教美术作品,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领略古人高超的绘画技艺及美好的精神寄托。

  展览通过材质与工艺、种类与造型、纹饰与图案、功能与用途四个部分,109件文物进行展示。让大家在了解中国糕饼模具的历史、文化,了解人类发展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原始穴居到氏族社会,从口腹之需到饮食文化变迁的同时,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悠远长久,领悟优秀中华饮食文化元素的博大精深。

  本次展览以中国古代文人观物与识心的视角为线索,通过林泉之心、雅游适意、壶中天地、诗画映景四个板块,讲述了园林所承载的中国士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家园。展览展出了自元代以来的中国古代书画48件套,聚集了赵孟頫、周臣、文徵明、祝允明、唐寅、仇英、戴进、陈淳、陈洪绶、石涛等多位名家之作。

  本展览是“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收藏系列展的第三展,徐悲鸿的海派绘画收藏种类多样、题材丰富、名家济济,此次展览云集了近20位海上名家,共展出40余件馆藏海派作品。展览中的很多精品画作都是首次展出。

  本次展览由园博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北京博物馆学会共同主办,展出展品114件(套),其中文物展品52件(套),选取别具地域特色的33个民族的传统女性服饰。

  本次展览以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近300件金属类文物为主,并联合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展示亚欧大陆的金属艺术,跨越4000年,包括两河流域、安纳托利亚、地中海地区、伊朗高原、高加索地区、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文明考古共同体、欧亚草原、中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以及中国北方(新疆、河西走廊、长城沿线)等区域,呈现金属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以期映照亚欧大陆上不一样的地区和文明的差异性、相似性和彼此交流互鉴的轨迹。

  展览共展出战后德国设计作品300余组/件,包括迪特·拉姆斯、汉斯·古格洛特、鲁德夫·霍恩、玛格丽特·雅尼等杰出设计师,以及哈勒艺术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奥芬巴赫设计学院等机构的设计作品,涵盖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室内设计,以及时尚、纺织品和首饰设计等诸多门类。

  为纪念祝大年、吴冠中两位先生清华艺博专设了展厅并将围绕清华美术学群,以“向美而行”为主题,不断推出系列馆藏精品展。此次精选馆藏祝大年、吴冠中作品39件套,为此系列展之开篇。

  展览遴选清康熙重器郎窑瓷器珍品百余件,分为“朱砂宝石致难同”“比视成宣欲乱真”“贡之廊庙光鸿钧”“迩来杰出推郎窑”“万寿齐天铸经典”五大部分,展出近年所见郎廷极与郎窑相关的艺术珍品,通过史料与实物的研究结合,全面呈现郎廷极艺术的真貌以及郎窑瓷在陶瓷史上应有的地位和艺术价值。

  本次特展荟萃天津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所藏珍贵古代音乐文物及相关展品近200件,其中由天津博物馆提供展出文物中超九成为首次展出。本次特展以时间为序,描绘出中国古代音乐几千年来起承转合的辉煌图景,追溯声动千年的音乐世界,使观众近距离感受其千古不泯的魅力与中华文明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桃源仙境图》轴是仇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次展览同时展出仇英老师周臣的《香山九老图》轴,此作以远离尘嚣,与佳山水为伴的“香山九老”的意象传达士人隐逸精神,其题材图式、艺术表现与仇英《桃源仙境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另有两件“苏州片”佳构,分别为《玉阳洞天图》卷和《清明上河图》卷,为苏州民间作坊托仇英之名制作的商品画,状物准确、笔墨考究,足称米芾所言之“伪好物”。

  展览以河北博物院藏铜镜为依托,汇聚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等7家文博单位铜镜精品,采用图片80余张、原创视频4段、古诗词30余首、文献80余条、典故40余个,阐释古人如何照容、铜镜起源与制作、铜镜里的世俗人情以及铜镜里的宗教观念等故事。

  此次展览汇聚叙利亚9家博物馆的精美文物,同时特别选取国内敦煌研究院、新疆尔自治区博物馆和西安碑林博物馆3家文博机构部分藏品共同展示,展品数量达198件/组,分为“初音与曙光”“信仰与永恒”“崩塌与机遇”“古典与炼化”“丝路与传承”五大部分,旨在为国内观众进一步解读叙利亚文明,从不同角度彰显亚洲文化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和而不同、和平相处的特质。

  展览分为“众里寻她—古代秦皇岛妇女”“矢志移风—近代秦皇岛妇女”“群英竞秀—红旗下的秦皇岛妇女”等三个部分。用近两百幅图片展示了古代秦皇岛妇女的勤劳与智慧;近代秦皇岛妇女在中国的领导下,开风气之先,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斗争中,前仆后继,勇于斗争,谱写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本次展览希望能够通过展示童服上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为大众呈现一个风格独特的艺术空间,同时也让我们窥见中国式浪漫的魅力所在,纹样通过象征、双关、隐喻等方式,将吉祥纳入衣中,既凝结了美好祝愿,又蕴含了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展览共展出100件美术作品,包含75件油画作品,25件书法作品。展览展出的美术作品均为鄂尔多斯地区的知名画家多次深入萨拉乌苏河流域,通过细致的观察采风,生动地再现了萨拉乌苏考古、民俗、人物、文旅及自然风情等景观;展出的书法作品,内容均是抒写萨拉乌苏的诗词赋等文学精品。

  本次展览分为“农牧结合的早期形态”“长城的修建与民族交融”“长城沿线多元文化的交融”三个部分,通过100多件套精品文物, 系统揭示内蒙古地区几千年来农耕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和升华的历史脉络。

  展览精心选取了安东尼·凡·戴克、戈雅、雅克·路易·大卫、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布歇、米勒、克利姆特、马格利特、夏加尔、安迪·沃霍尔等52位知名艺术家共60幅经典人物肖像题材绘画作品,从16世纪到20世纪,涵盖了从文艺复兴、手法主义或矫饰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写实主义、印象派,一直到现代主义各个阶段的西方艺术史发展轮廓,堪称是一场教科书级的西方艺术史大展。而且,不少艺术家的作品更是第一次来华展出,令人惊艳。

  此次展出文物共计159件/组,这些文物全部来自山西博物院,均为首次在辽宁展出。

  展览以笔墨书写榜样,以书法传承雷锋精神,结合雷锋精神内涵和雷锋生平事迹,划分了“向雷学习”“雷锋是时代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三个单元。

  此次展览从辽博及省内11家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遴选近130件化石精品,围绕“什么是化石”“恐龙蛋都很大吗”“为什么足迹有凹形和凸形”“翼龙是恐龙吗”等观众好奇的问题,在展览中生动形象地科普古生物知识,使观众近距离感受古生物化石的魅力。

  展览从“彩釉官造 名窑遗风”“翰墨云烟 方家临写”“精工巧雕 美玉新琢”“熔铸彝尊 吉金更新”四个单元,诠释瓷器、书画、玉器、金属器等院藏清宫仿古文物和其所承载的古风古韵与前人智慧。

  展览展出了103件/套时代跨越西汉至近代各个阶段的枕类文物,颇具时代意义和代表性。广州与沈阳两地相距2700余公里,此次展览想必将为这座历史古城带来一次枕的盛宴,带领观众走进枕的千年岁月,领略枕的无限魅力。

  本次展出的68件组金器、玉器与珐琅器、漆器、玻璃器等,一方面突出地映射出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另一方面也可窥见清宫廷的奢侈生活。

  展览全面展示市博物馆在吉林市文化建设、市民素养提升、文博事业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展出的35件馆藏精品文物中有19件为首次亮相。

  此展览属于市博物馆基本陈列,此次是经过调整后重新正式开放,通过传统方式结合现代技术方法,全方位展示我市特色民族、民俗类非遗项目。

  仪征,古称真州。素有“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美誉。在仪征丰富璀璨的物质文化中,尤以雨花石独具一格,其集色、形、相、质兼备的观赏性,包天含地、自然造化的唯一性,以及分布的地域性于一体,乃石中奇葩、中华瑰宝。

  展览共展出青铜“虎鎣”等39件(组)国博馆藏,流失海外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散回归的命运与我们的祖国民族的兴衰紧密关联。近年来多批流失文物回归祖国,青铜“虎鎣”的回归正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范例。

  展览共分为八个版块,以教科书式的方式,通过精选 50 位艺术巨匠的 52 件展品完整呈现从文艺复兴至19 世纪后印象派的欧洲绘画史,观众在欣赏艺术盛宴的同时,也能从中一窥横跨 400 余年的欧洲美术史缩影,这也完美契合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定位和气质。

  展览从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渊源出发,共分为“峡江探源”“沙场遗兵”“南土礼乐”“事利四民”“归宗华夏”五个部分。共展出展品132件/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中的战国青铜“錞于王”和鸟形尊也在其中。

  本次展览即以董其昌为上限,从南京博物院藏古代书画中遴选出一批晚明至清末的临书佳作,分明末清初、清代中期和清代晚期三个时间段予以展示,以使观者直观地了解明清两代的临书现象,以期对当下的书法临摹与创作有所裨益。

  展览选用陈之佛先生的三十幅作品,展示他独特的作画风格。像《寒梅冻雀》《鹰雀图》《和平之春》等,可让观众一睹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丰富多变的画树技法。

  展览以时间为脉络,通过大量相关照片、图纸、文稿等资料的陈列,辅以文字说明,介绍90年间南京博物院的建筑营造史。

  本次展览将主要展出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日本江户时代文物,涵盖浮世绘版画、屏风画、茶碗、印笼等类别,以此反映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独特的文化内涵。此次展出的江户文物,多数为江户时期的出口货物或北美的日本移民所藏传世品,后几经辗转,通过捐赠、基金会购买等方式入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探究江户时期的艺术思想、工艺技巧、社会结构和对外交往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展览中展示的敦煌壁画,涉及故事画、经变画、尊像画、供养人像、装饰图案等很多类型,涵盖复原临摹、现状临摹、整理临摹等不同技法。画中的每一根线条,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敦煌守护者的青春,他们通过手中的纸和笔与古人对话,探索敦煌艺术之美,让人近距离领略佛祖千年的慈目和飞天动人的身姿。

  本展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乔麦的个人展览,以姑苏24节气的美景、美食为主体,运用饾板水印、拱花、印金等桃花坞木版年画传统技艺,生动诠释江南生活美学,让大众可以零距离地接触优良历史传统艺术。

  展览用 177 件精美的文物从童年游戏、体育运动、音乐绘画、军事装备、陵墓装饰等多方面展示了希腊人的竞争精神。

  展览以浙江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主题,用尽心思挑选展出生活在白垩纪中晚期浙江地区的中国东阳龙、丽水浙江龙、中国缙云甲龙、天台越龙、天台镰刀龙类等恐龙的骨架复原模型、微缩复原模型、标本翻制模型,以及浙江产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标本翻制模型等共17件展品。

  展览讲述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故事。含两个展厅分“古道”、“商贸”、“交融”、“通达”四个单元,汇聚甘肃省博物馆等多家省市博物馆馆藏精品,结合苏州湾博物馆馆藏文物,共计展品约166余件(套),其中三级以上文物120件(套)。

  展览遴选六十多件彦涵创作的精品。这些版画反映了自三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命运变迁,包含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观众从历史之中感受到彦涵作为艺术家的理想、信念和人格。

  本展览本次展览云集了110件/套北方中原地区和南方江淮流域出土的重要文物,所展文物以考古出土器物为主,旨在阐释长江和黄河文明的融合,最终汇聚中原的壮丽诗篇,可谓“铲释”江河文明,鼎立天地之中!

  此次展览展出来自泰州市博物馆的明代服饰等文物60余件(组),包括补服、中衣、袄、裙、裤、袜、鞋、香袋、帽、巾、发簪、戒指等服装和饰品,铜镜、梳篦、耳挖等与服饰相关的生活用品,及压胜钱等丧葬用品。这些文物均出土于泰州明代墓葬,包括徐蕃夫妇墓、刘氏家族墓、胡玉墓、森森村明墓、春兰路明墓等。

  展览展出8幅穆夏原作手稿,35幅彩色石版画,80幅铜版画,200 余件穆夏生平使用邮票、通信信封、生活用具等。勾勒出欧洲新艺术运动时期的缩影,让观众饱览捷克国宝级艺术大师穆夏作品的艺术魅力。

  本次展览展出包括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和“东方大卫”的着衣式陶俑在内,百余件一、二级珍贵文物。

  本次展览是国丝积极做出响应浙江省委关于“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项目实施,从极具风雅的宋词意境中汲取创作元素,邀请国内著名的当代工艺美术大师、时装设计师等创作系列艺术作品,阐释宋韵美学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表达,为观者打造一场以四季节令为线索的当代雅致生活。

  本次展览以“盛宴”为主题,共展出18至20世纪西方银器80套/374件,杭州博物馆藏珍贵文物36件,分为“欧洲皇室与贵族银器”“银器与新兴资产阶级”“银器与社会身份”“银器中的艺术史”“‘蜡烛树’与欧洲烛台文化”五个单元。以“场景再现”贯穿展览主线,在“中西互鉴”的视角下,展示二百余年间欧洲社会与艺术审美趣味的变化,强调物质生活中的“跨时空”与“跨地域”的对比,反映中西艺术文化之间的联系。

  展览由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联合山东博物馆共同举办,该展览原为山东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因展厅提升改造才有机会来到杭州与大家见面,展览共有156件(组)朱檀墓出土文物,大部分都是第一次离开山东。

  本次展览展出了87件(套)的展品。这些展品有些反映了宋代各个阶层的生活意趣和审美情趣,有些反映了杭州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民风民俗的有趣变迁。我们以四季为纲,以节气节俗为线,以风俗习惯为点,带大家重回一次南宋临安,和临安人一起感受一次季节流转。

  本次展览分为《戏曲之乡 源远流长》《植根沃土 萌芽初发》《飞雪迎春 黄梅绽放》《和谐盛世 再创辉煌》四个部分,共展出包括黄梅戏表演戏服、头饰、乐器、雕版拓片、剧本、皮影戏道具、宣传周边(杂志、唱片)等展品两百余件。

  本次展览共分为“盛世风华”“金装银饰”“丝路胡风”“宗教信仰”“人间烟火”五个单元。让我们通过展览去窥见一个数千年前繁华的洛阳古都,一次伟大的中西文化交流,一段尘封的丝路往事和一次对中华文明的全新探索。

  本次展览主要分“百世经纬”“手经指挂”“锦辉若云”“世界非遗”“非遗薪传”五个部分,展现了海南和平湖两地的纺织文化。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6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12件。

  展览分为“命由我作 福自己求”、“兴善之地 积善之家”、“功过内省 良善谦德”、“知行合一 宝坻善政”、“善与人同 道济天下”等五个单元,分别简述袁了凡生平,挖掘袁了凡善学思想源头,阐述袁了凡善学思想内涵,展示袁了凡善政实践,以及探索袁了凡善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此次展览遴选了黄绍京油画作品120余件套,对黄绍京作品及日记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研究,并作同步展示,此为《黄绍京日记》的首次呈现,使画家与观者跨越时空而直接对话,让画家的言语亦成为观者此刻的生命记忆,进而获得另一种反观我们真实的生活的艺术视角。

  此次展览甄选出馆藏素瓷中的青瓷及色釉瓷中的蓝釉、绿釉等瓷盘臻品,除此以外还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彩绘瓷盘的系列展现。瓷盘凝聚先贤的卓绝智慧,作为文化传统及文化交流的载体,构成精深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

  本次展览共展出129组179件文物,涵盖瓷器、陶器、玉器、木雕、石雕、书法、绘画、绣品、拓片、家具等。展览围绕“爱莲”这一主线,分为“赏莲正当时”“品莲话清廉”“廉者皆可爱”三个单元,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赴一场青莲之约。

  此次展出展品为上海大学博物馆藏的一批荣氏家族女眷旗袍,时间跨度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具有海派文化印记强、藏品年代跨度大、材质工艺多元化、藏品背后故事多的四大特点,是海派旗袍的经典之作。

  展览精选各类展品140余件套,包括馆藏名人书画、碑刻拓片、瓷器、玉器、文房杂项、古籍善本等,其中明张路望月图轴、明周臣枫林停车图轴、明邢侗草书轴、清朱文震铭黄云紫电随形端砚、清高凤翰铭天鹅随形端砚、明仿宋哥釉铁花钵式炉等重量级文物也将一一呈现。此外,还将展出济南市图书馆再造古籍及山东博物馆相关文物。

  此次展览甄选馆藏香炉文物60余件,器型丰富多样,纹饰图案丰富,年代跨越唐宋至中华民国,从香炉的历史演变、样式造型、纹饰图案、装饰工艺、材质功用等方面,呈现独具匠心的中国工艺美术,展示香炉的前世今生。

  展览汇集山东省内10家文博机构100件/套精品文物,时代跨度上起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下迄秦汉。以山东地区辉煌文化文明史为叙事主线,甄选各时期玉器、陶器、青铜器明星级文物,分设石之美者、陶之匠心、吉金光华三大章节板块,运用博物馆语言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宏大进程。

  本次展览是盘龙城遗址出土文物首次在湖北以外大规模展出,展品数量共计131件(套),涵盖青铜器、玉器、绿松石器、陶器及历年考古发掘资料等,分三个单元全面介绍盘龙城遗址的发现过程、发掘成果和重要意义。

  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洛阳博物馆联合举办,首次集中展出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文物170余件(组),通过“回访现场:永宁寺的发现”“塔与城:北魏洛阳的空间建构”“残像之美:永宁寺泥塑微观”“源与流:洛阳之外”四个部分,全方位呈现北魏洛阳的历史、艺术与文化。

  展览精选出土于洛阳的北魏宗室勋戚墓志的早期旧拓,通过一纸石墨,使观众感受到一千五百年前洛阳的赫赫魏风。

  此次荆博将展出牛首、虎首、猴首、猪首的原件以及马首复制件分别在五个独立展示柜中陈列,观众可以近距离与兽首面对面,慢慢品味其精美的雕铸技艺。同时,展厅内将配合图文介绍,讲述兽首的诞生、流失海外再到回归祖国的故事。

  本次展览共展出艺术精品130件,涉及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本次展览遴选60余人百余件作品,上起魏晋,下至晚明。展览分晋唐、两宋和元明三个单元。重点展品有第三册 隋·佚名 书 《出师颂》、第三册 唐·冯承素(旧传) 摹《兰亭序》、第五册 唐·佚名 摹《〈王氏一门法书〉万岁通天进帖》、第八册 宋·李建中 书《土母帖》、第十三册 宋·黄庭坚 书《松风阁诗》、第十六册 宋·蔡京 书《与节夫书帖》、第十九册 元·赵孟頫 书 《纨扇赋》、第二十七册 明·沈度 书《四箴帖》、第三十一册 明·董其昌 书《汉书倪宽传赞》(上)等。

  本次展览汇聚了16家文博单位的300余件文物,通过“茶的故乡”“茶播万里”“文化之路”“联合申遗”4个部分,再现了车水马龙、茶传万里的经贸文化之路。

  本次汇集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咸阳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市长安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的120组陕西古代文物精品。展览以时间为脉络,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主要轴线,为您揭开陕西地区一页页光耀中华历史的璀璨篇章,展示周秦汉唐四朝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承载的思想精华和文化风采,彰显出华夏民族崇德尚礼、奋发有为、兼收并蓄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集中展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时代。

  本次展览甄选湖南博物院院藏铜镜中200余面形态风格精绝于时代者,基本涵盖战国至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旨在通过对不同时代铜镜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的展示,体现铜镜发展脉络,揭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发掘其文化内涵。

  展览选取的展品大多是湖南老百姓创作或普遍的使用、接纳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时间跨越唐代至现代。唐代的“嫦娥奔月”葵花形铜镜、宋代的金龙首簪、元代的鎏金“桃花双鸾”银脚簪、明代的“人物祝寿”铜镜、 清代的木雕“麒麟吐玉书”床饰板和白玉雕“缠枝葫芦”佩饰、民国的紫地纳绣“连生贵子”挂饰以及现代的红缎绣“百子图”被面等。

  本次展览共展出广州考古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169件/套,这是历年来广州汉代建筑模型明器集中展示数量最多的一次,相当一部分展品是首次公开展出,还有一些是最新考古发现的成果。

  展览向观众提供关于广州、潮州、肇庆、佛山、梅州、雷州、中山和惠州等八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更多面的文化记忆和更多元的连结方式。

  从“戏里春秋”和“戏外人生”两个方面,带领观众了解作为祠庙建筑、祭祀神器与家具装饰构件的潮州木雕之上所演绎的悲欢离合以及其所体现的礼乐文明,读懂这一微缩戏台上所呈现的王侯将相和才子佳人的动人故事,感受木雕匠人的刀笔生花,领略潮汕人的生活智慧与人生美学。

  展览聚焦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文化符号“十二生肖”,通过历史、民俗,自然等多学科视角的观点,文物、自然标本、现当代艺术品等多种类型的展品和供观众在中驻足体验的趣味互动装置。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融合的特点,揭示生肖起源之谜,解密生肖密码,分享生肖故事,弘扬生肖文化。

  展览通过精选的39幅龟兹石窟壁画艺术代表作品,以及部分库车近现代民俗实物展品,构成了历史记忆、赓续传承的龟兹艺术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还选取北京服装学院师生以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元素设计的当代服装系列作品图片,演绎了龟兹石窟壁画艺术融入现代生活的创新发展。

  此次展览将古元先生捐赠给古元美术馆的水彩画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这是这批水彩画原作第一次在珠海市外展出,也是广大中山市民与大师作品面对面的大好机会。

  该展览展出图版51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以岭南建筑遗存为引,分三部分系统展示了“岭南建筑发展历史”“岭南建筑风采”和“岭南建筑技术与艺术”,引领读者追溯岭南建筑的历史,领略岭南建筑风采。

  展览以模拟重现三星堆祭祀场景为核心,分为施祭者、建木通天、受祭者三个单元, 展出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精品文物,通过场景模拟和珍贵的出土文物,让观众领略古蜀国祭祀文化的精华,感受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展出来自世界五大洲20多国的300多件套航海精品文物,包括公元15至19世纪500年间,不同时期的航海用图、航海仪器、古战舰模型等。

  该展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东莞市可园博物与东莞市博物馆积极联动的植耕本土传统、原创性展览,展出两馆馆藏“二居”书画精品140余件,展品之多、质量之高亦为近年来全国“二居”书画作品展览之最。

  本次展览选取了战国中山国遗址出土的106组192件文物,从考古发现出发,结合出土文物及相关文献,讲述战国中山国从立国到灭国几经沉浮的故事。

  展览精选福建博物院藏品145件/套,从明代郑和下西洋重大历史事件出发,追忆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可能性(海上有仙山),再以“海底世界”沉船发掘为点,延展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瓷器、香道、茶道、服饰、雅集、信仰的叙事。

  展览以封藏百年的新发现为契机,以宋可发重修的历史事迹为线索,精选成都博物馆50件(套)精品馆藏文物与当代艺术精品,将历代书画、瓷器、木雕与当代雕塑并置,在历史遗址与园林景观中,用新鲜、时尚、艺术的方式构建“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文化艺术展”的展览形态。展览通过“历史·凝视”“丹青·妙写”“物象·汇聚”三个部分,展现当下时代的“锦官城外柏森森”,促成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本次展览由贵州省博物馆和吉林省博物院联合举办,精选了文徵明、沈周、董其昌、王原祁、王蛩、莫友芝、吴昌硕、任薰等著名画家创作的百余件扇画作品,从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四个角度分别展示了扇面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为观众构筑一个扇面书画艺术富丽灿烂的文化景观。

  该展览是陕历博2023年第一个原创大展,展览集结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48家文博单位的450件组展品,通过技术流变、区域文明和玉礼中国等三个单元,诠释中华文明不拘一格兼收并包的深刻内涵。

  展览以时间为线索,结构分五个单元:芮国谜踪、初露真容、又见奇迹、周风芮韵、未尽线件文物,有体现周礼的青铜器、敬天礼地的玉器、征战疆场的兵器、象征权利和身份的车马器、清脆悦耳的乐器、充溢着草原文化的黄金饰物等。

  此次展览内容中保存了兰州地区从汉代至明代的宝贵资料,包含历史、地理、风俗、医学等丰富的内容,如书中收录的元代兰州地区的驿站,就反映了古代兰州及其周边区域交通网络结构。这些珍贵的史料因《永乐大典》而得以流传后世,造福学人。

  本次展览精选天津博物馆馆藏明清玉器121件(套),分为“彰德乾坤——朝廷典章用玉”“玉华寻常——生活用玉”“俯仰古今——仿古玉器”三个单元。展品种类齐全,题材丰富,质量上乘,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玉器艺术发展的概貌。

  此次书法展也是靖远县博物馆深入挖掘民间收藏,依托民间力量办展的一次成功尝试,也是一次积极整合社会文物资源、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途径的有益探索。

  100金彰华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梦蝶轩藏古代金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本次展览是香港近年来最大型的金器展览,展出200多件(套)精美的古代中国金器,其中大部分展品是由梦蝶轩主人卢茵茵与朱伟基捐赠。集中展示黄金制品在中国过去3000多年历史中的艺术和技术成就,探讨金器在古代政治活动、文化生活以及跨区域互动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